Letter to Shareholders - 2019
To our shareholders:
新产品上线半年来已经累计吸引用户70万, 帮助5万多用户找到合租或完成出租. 目前我们37.2% 的用户是通过平台找到或租出房子的. 在此之外
- 出租平均完成时间为7.8天
- 求租平均完成时间为5.7天
- 转租平均完成时间为6.4天
- 小程序生态内租房流量和活跃度全国排名第4
- 平台内调研NPS 80
另外我们看到三个很重要的信号 (稍后revisit这个):
- 主动搜索来的新增用户已经从3个月前的5%增加到了现在35%(brand establishment)
- 10%的用户每天在我们平台搜索整租信息 (sign of mainstream adoption)
- 平台50%的用户是首次租房的小白 (pattern establishing)
2018年是GenZ大量涌入社会的一年, 我们和这群人一起踏出了第一步. 我们需要和时间做朋友, 和这群人做朋友, 认真朴实的服务这个人群, 创造价值. 我们深信的不久的将来, 生活类的产品将越来越社区化, 越来越个性化. 年轻用户的心智的越来越成熟, 头脑的越来越聪明, 预示了市场越来越需要更纯粹的产品. 我们strongly believe产品公司being vulnerable to its users是和这个人群建立信任最有效地方式 (详见Brené Brown: 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 TED Talk).
最近我们看到贝壳的声势浩大, 长租公寓的起起落落, 整个行业竞争格局不断演变. 目前这个阶段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有利的窗口期, 因为贝壳/58正在消耗大量的资源优化整合供应链, 迭代SaaS系统, 长租公寓正在deploy所有的资源收房和扩大运营规模. 我们认为他们都miss了一个很重要的变量, 那就人群的喜好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的generational change. GenZ和更年轻的一代more than ever依赖于社区属性的产品解决需求问题 – 贴吧(社区), 微博(咨询), 知乎(知识), B站(娱乐), 马蜂窝(旅游), 小红书(美妆), 什么值得买(购物). 所以我们深信在生活类产品里面有很大的disruption在等待发生. 我们要专注做一个和贝壳/58/蘑菇不一样的产品, 一个有人情味和社区性的产品where 大家都是相互帮助的, 都是诚实的, 都是会主动去维护社区秩序和环境的. 从理性角度上来讲, 我们和贝壳/58 在供应链、SaaS、签约等方面竞争是不明智的, 和他们拼投放获客也是不明智的. 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流量端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做一些比贝壳铺天盖地投放更有网络效应的事情 – 那就是deliver on the promises we make.
什么意思呢? 用户仔细使用过58和贝壳以后整体的感觉就是pretentious, 承诺了一大堆东西但是very few got delivered. 用户感觉被套路了.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真诚的产品, 长期建立用户信任, 打造品牌和创造网络效应价值.
说到这里, 我想clarify两个概念,是我在和许多行业参与者接触过程中发现缺乏认知的.
- Virality – 病毒效应
- Network effect – 网络效应
我们理解病毒效应是短期内大量的免费获客, 而网络效应则是参与者越多, 网络的价值越高, 不参与者压力越大. 需要明确的是, 这两者效应之间并没有很强或直接的causal relationship. 大量获客不代表产品有网络效应, 有网络效应的产品不代表在任何阶段都能在短期内大量的免费获客.
很多创业公司会受市场(行业和资本)的压力, focus在制造病毒效应, 放眼短期价值和光环. We are NOT one of those companies. 我们非常坚定的相信long-term value和long-term defensibility 是网络效应提供的. 而网络效应是在深埋在产品(给C端用户创造价值)和商业模式(帮B端用户提高效率而不是概率)里面的.
让我回到刚刚提到的三个signals.
- Brand establishment – 目前我们的品牌已经已经能够在我们的垂直领域稳定的吸引自然流量了, 但是也预示着我们的niche已经被我们saturate, 是时候不再小而美了
- Sign of mainstream adoption – 我们需要在我们这个垂直扩大自己的reach了, 产品目前的形态给用户的感知是纯合租和找室友, 会错过剩下来50%的用户
- Pattern establishing – 小白用户们需要一个不pretentious但是纯粹和真正能保护和帮助他们的产品, 能做pattern establising的产品在长期来看是个回报极高的事情
因此, 我们在近阶段需要做一个很bold的move, 就是rebrand和refresh我们的产品. 包括:
- 产品改名 (目前选择是”生活帮帮”)
- UI大改 (好的first impression + 视觉传达调性)
- 砍去和改进与我们long-term vision不align的功能和设计
- 房源发布大改.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最全量的供给, 但是在这个阶段, 当我们供给不多的时候, 我们应该focus在帮最高质量的供给最高效的卖出
- 正式的产品launch
如果股东们有什么意见或者需要更详细解释的, 我们可以找时间具体沟通一下.
目前公司情况
公司现在有全职员工33人, 实习生8人. 每个月burn大约50万人民币左右. 人才方面, 我们沟通了7000+个候选人, 面试了700人, 招了41个人. 我们团队的bar很高, 因为我们深信伟大的事是需要一群有恒心, 聪明又能吃苦的人一起做的, 这样的人不好找. 另外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不缺极其聪明的失败者, 但是这个世界非常缺有恒心能吃苦的成功者. 我们的文化必须powerful enough能让极高知的人去做极土逼的事情 (我们公司有个清华本科+研究生的同事, 12k月薪, 在试线下长尾的流量,网吧, 地摊, 桌球房等). 大家都是take below market pay来的, 因为大家都相信我们正在做和将来会做的事情, 把这份工作当事业而不是工作来做的. 我们需要事业型的人才, 而不是打工型的人才.
2019年的计划
- 继续巩固我们在目前这个vertical的竞争优势, 快速的实验和迭代产品, 我们现在每个月做20-50次产品实验, 每周一个cohort的灰度, 公司规模越大, 实验和灰度要做的越多
- 搭建强大的中台 – 我们深信大中台, 小前台的模式会帮助我们更有效的利用数据, 识别信号. 我们团队的决策模型是intuitive + constructive, 感性的认知让我们长期能和用户站在同一视角, constructive让我们可以做深度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理性迭代. 我们今年要做到类似Zynga的data standardization 和保证每一个actionable的datapoint都被很仔细的识别和有相应的action去实现数据价值
- 在流量端搭建自己高效的流量矩阵, 通过自动化手段精细化识别流量渠道分布, 流量自动获取
- 做到mainstream adoption, 相比起58/贝壳我们需要在年轻人心目中做到first choice
- 扩品类到找工作
长期来看, 我们能不能突出重围, 杀出一条血路更加取决于我们如何做减法选择impact最大回报最高的业务和功能去做. 生活市场是个很大的市场, 也是个兵家必争之地. 对外, 我们的竞争对手有极多的人力物力资源, 有强大的战略投资人, 有很快的反应和进攻速度(贝壳的个人房源页一对一抄袭我们); 对内, 我们有人才梯队和管理执行效率的风险. 所以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选择这个行业是件极其艰难的事情, 但洽洽这个又是让大家起鸡皮疙瘩, 想到睡不着觉的事情.
2019年我们和我们的用户一起踏出了meaningful的第一步. 我们学了很多, 成长了多, 让我们对未来将会面对的挑战和能够打破格局带来的兴奋感无比的期待.
借Richard的一句话”凌云志, 少年心”, 我和我们团队相互共勉, 感谢股东们一路的支持、信任和不打扰.
Connor
小砖科技